近期,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乳甲外科顺利为数名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完成了二次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感到很惊讶、疑惑?甲状腺做完手术还会复发?还需要二次手术? 在临床上,有些甲状腺结节患者在切除部分腺体之后又会长出新的结节长出来,如果结节较大或者生长速度较快,或者经穿刺证实确为恶性,医生往往会建议再次手术。然而,甲状腺手术后周围粘连很厉害,再次手术损伤喉返神经而造成嗓子嘶哑,甚至呼吸困难的几率大大增加。做好二次甲状腺手术,对很多外科医生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先给大家看一个数据吧 而且,根据《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来看,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超生理需要量的TSH抑制治疗并非是终生的,只要没有肿瘤复发表现,通常5-10年之后即转为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有些因素可能为术后复发埋下了种子,比如: 按照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的意见,具备以下因素的甲状腺癌,复发风险较高: 目前并没有明确医学证据表明,某种食物可能增加复发风险。 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或不适。这是复发的征兆吗? 并非如此。 痛感与复发转移等并没有明确的关系。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肌肉、血管等组织损伤,都会导致恢复期出现颈部不适和疼痛,可以通过康复锻炼来减轻。 出现以下情况,提示您需要格外注意: 术后复查发现有新的颈部肿块,要及时做 B 超检查明确性质。 血液指标异常。 如果您已经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手术,体内没有能分泌Tg的甲状腺癌病灶和甲状腺组织,Tg应降低到极低水平,如果在血清中检测到Tg并高于正常,往往提示甲状腺癌病灶残留或复发。 手术后定期来医院随访、遵照医嘱完成必要的检查,是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的可靠办法。 一般来说,甲状腺术后首次超声检查建议为:高危患者术后3个月;中低危患者术后6个月。如果发现可以病灶,检查间隔可酌情缩短。对可疑淋巴结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和/或穿刺针冲洗液的TG检测。 需要提醒您的是,上面说的是一般原则,如果您的病情出现了波动,或医生需要您增加复查,请一定遵照医嘱。
在一项对152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研究中显示,初治后40年复发率约为35%,其中2/3发生在初治疗后十年内。
所以,TSH抑制治疗的副作用风险集中蓄积的阶段,恰恰也在术后十年以内。
这十年,是复发和副作用风险集中出现的十年,同样也是我们干预这两种风险最有用的十年,按理说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才是。
可实际情况是:在术后三年后还能坚持按时随访的患者,全国各大医院大多不到40%……不知道这些因为失访而复发的甲友们回望一下术后一两年里自己辛辛苦苦查资料听讲座、进行健康管理打好的良好基础,会不会觉得有点亏?
管好这十年真的很难吗?其实也不见得,定期随访、不擅自调药、限烟酒、多运动、平稳情绪、健康生活……这些事情说起来都很简单。哪些因素可能增加复发风险?
#手术时已经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外侵犯或远处转移;
#有甲状腺癌家族史;
#手术有残留癌灶等。
1.肉眼可见肿瘤侵犯了甲状腺周围的软组织;
2.肿瘤未完全切除;
3.出现远处转移;
4.病理分期为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并且转移的淋巴结最大直径大于3cm;
5.医生判断术后血清Tg(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异常增高;
6.有广泛血管浸润的甲状腺滤泡状癌(血管侵犯大于4个病灶)。
不过,您应当注意饮食中的碘,海带、紫菜等含碘量较高的食物建议少吃。如有条件,可用无碘盐做饭。
但如果家中有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则不必要苛求食用无碘盐。因为碘对儿童体格和智力的发育是不可或缺的。复发可能有哪些“信号”?
1.术后追踪的主要生化指标是TSH(促甲状腺激素)和TG(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
2.血清降钙素(CT)与癌胚抗原(CEA)升高,提示甲状腺髓样癌可能复发。如何尽早发现复发的“苗头”?
如果需要调整甲状腺素片药量,则应在调整后1个月再次复查甲状腺功能,观察药物效果。